头像

罗胜联

个人主页:

基本信息

姓名:罗胜联

性别:

在岗性质:全职博导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毕业学校:中南大学

行政职务:校长

所在院校:

联系电话:0791-83863688

电子邮箱:sllou@hnu.edu.cn

研究方向
博士:
1.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 083000 (博士)环境工程 11
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罗胜联,男,汉族,1962.2生,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现任南昌航空大学校长,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555”赣鄱英才首批人选,湖南省“121”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江西省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工程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Applied Bioresearch》,《环境科学与技术》与《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杂志编委。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重金属废水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理论与工程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等省部以上奖励8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项;近10年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22篇,通讯或第一作者SCI?论文16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英文著作《Soil Microbes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1部。获2012、2013年度国际能源与环境领域ENI奖提名。 一、主要学术兼职: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评议组专家; [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评审专家; [3] 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5] 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6] 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7] 湖南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 [8] 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9] 《环境科学与技术》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期刊编委; [10] 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二、主要研究领域: 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材料、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和生物电化学
科研项目
[1] 环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725825), 200万 [2] 城市再生水利用过程中低剂量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8002), 290万 [3] 新型石墨烯/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2099), 80万 [4] 有色重金属废水生物法深度处理的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50830301), 200(60)万 [5] 有机废水处理新型纳米材料及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878079), 38万
荣誉奖项
社会兼职
备注
1. 科研获奖: [1] 2012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 [2] 201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项目名称:“水中微量持久性污染物识别捕集和去除材料的构建方法和调控原理” [3]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项目名称:“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综合技术研究”; [4]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2),项目名称:“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并新工艺”; [5] 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项目名称:“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技术研究”; [6] 2006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项目名称:“细菌解毒铬渣及其选择性回收铬的新技术”; [7] 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项目名称:“新化学生物传感介体及传感器检测理论与分析方法”; 2. 学术专著 《植物内生菌修复重金属污染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2013,ISBN 978-7-03-035960-5,罗胜联,刘承斌,罗旭彪; 《功能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材料与环境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ISBN 978-7-03-031744-5,罗胜联,杨丽霞; 《废旧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浸出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ISBN 978-7-5024-6512-4,罗胜联,曾桂生,罗旭彪 。 3. 发表学术论文: [1] Tian Wang, Hou Congcong,Ren Zhijie, Pan Yajun, Jia Jinjin, Zhang Haiwen, Bai Fenglin, Zhang Peng, Zhu Huifen, He Yikun, Shenglian Luo*, Li Legong*, Luan Sheng*. A Molecular Pathway for CO2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Guard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5, 6, 6057-6066.(IF=10.742,2区,被引: 0次) [2]Yang, Lixia; Luo, Shenglian*; Li, Yue; Xiao, Yan; Kang, Qing; Cai, Qingyun. High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Nitrophenol on a Unique Cu2O/TiO2 p-n Heterojunction Network Cataly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 7641-7646.(IF=5.481,1区,被引: 107次) [3]Yang, Lixia; Chen, Beibei; Luo, Shenglian*; Li, Juanxiu; Liu, Ronghua; Cai, Qingyun. Sensitive Detec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Using CdTe Quantum Dot-Modified TiO2 Nanotube Array through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 7884-7889.(IF=5.481,1区,被引: 23次) [4]Luo, Xubiao; Deng, Fang; Min, Lujuan; Luo, Shenglian*; Guo, Bin; Zeng, Guisheng; Au, Chaktong. Facile One-Step Synthesis of Inorganic-Framework Molecularly Imprinted TiO2/WO3 Nanocomposite and Its Molecular Recognitiv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arget Contamina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 7404-7412.(IF=5.481,1区,被引: 12次) [5]Xiao, Xiao; Luo, Shenglian*; Zeng, Guangming; Wei, Wanzhi; Wan, Yong; Chen, Liang; Guo, Hanjun; Cao, Zhe; Yang, Lixia; Chen, Jueliang; Xi, Qiang. Biosorption of Cadmium by Endophytic Fungus (EF) Microsphaeropsis sp LSE10 Isolated from Cadmium Hyperaccumulator Solanum Nigrum 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 1668-1674.(IF=5.039,1区,被引: 38次) [6]Yang, Lixia; Xiao, Yan; Liu, Shaohuan; Li, Yue; Cai, Qingyun; Luo, Shenglian*; Zeng, Guangming.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r(VI) on WO3 Doped long TiO2 Nanotube Arrays in the Presence of Citric Acid.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10, 94, 142-149. (IF=6.007,1区,被引: 74次) [7]Liu, Chengbin; Wang, Ke; Luo, Shenglian*; Tang, Yanhong; Chen, Liuyun. Direct Electrodeposition of Graphene Enabling the One-Step Synthesis of Graphene-Metal Nanocomposite Films. Small 2011, 7, 1203-1206. (IF=7.514,1区,被引: 79次) [8]Xinman Tu, Shenglian Luo*, Guixiang Chen, and Jinghong Li*, One-Pot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a BiOBr--Graphene Composite,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2012, 18, 14359 – 14366. (IF=5.696,2区,被引:28次) 4. 授权发明专利 [1]罗胜联,李晓洁,万勇,陈亮,陈觉梁,徐翔丽,刘承斌,一种可处理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及吸附剂和应用,专利号:ZL 201210295180.1 20140430 [2]罗胜联,刘承斌,滕雅蓉,唐艳红,张甘,张锡林,一种复合光电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专利号:ZL 201110147143.1 20130911 [3]罗胜联,李玥,刘承斌,韦振栋,孟德水,丁明月,一种光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专利号:ZL 201210531775.2 20140611 [4]罗胜联,刘承斌,唐艳红,杨丽霞,刘荣华,何晔娟,一种分子印迹功能化TiO2纳米管,专利号:ZL 200910043182.X 20101229 [5]罗胜联,刘承斌,唐艳红,伍纳,陈六云,王珂,一种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110132385.3 20130206 [6]罗胜联,陈章,刘玉堂,陈玉芳,何晔娟,刘承斌,蔡青云,一种三硝基甲苯的特异性检测方法,专利号:ZL 201010143486.6 20110727 [7]罗胜联,杨丽霞,李玥,刘承斌,一种p-型半导体纳米材料CuxSe/TiO2纳米管阵列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010213763.6 20111123 [8]罗胜联,苏芳,刘承斌,刘选能,一种CuO/TiO2纳米管阵列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专利号:ZL 201110128928.4 20130904 [9]罗胜联,饶婵,陈觉梁,陈亮,徐涛英,李波,刘承斌,一种能与植物材料联合作用去除工业废水中镉的微生物及其去除镉的方法,专利号:ZL 201010572037.3 20120613 [10]罗胜联,陈觉梁,陈亮,饶婵,李波,刘承斌,一种促进龙葵去除水中微量镉污染的微生物及其去除镉污染的方法,专利号:ZL 201010513140.0 20120718 [11]罗胜联,何晔娟,陈章,席强,刘承斌,蔡青云,一种特异性检测二价汞离子方法,专利号:ZL 201110047567.0 20120912 [12]罗胜联,刘承斌,唐艳红,滕雅蓉,刘荣华,张甘,张锡林,金属-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光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专利号:ZL 201110004738.1 20120912 [13]罗胜联,陈亮,陈觉梁,徐涛英,肖潇,饶婵,刘承斌,一种应用于群落分析的植物内生菌基因组总DNA提取及纯化方法,专利号:ZL 201010602185.5 20130123 [14]罗胜联,徐涛英,陈亮,饶婵,陈觉梁,肖潇,刘承斌,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内生菌及应用,专利号:ZL 201010609930.9 20130206 [15]罗胜联,邓芳,罗旭彪,杨丽霞,一种直接法制备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分子印迹型TiO2/WO3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专利号:ZL 201110147818.2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