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李志农
性别:男
在岗性质:全职博导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毕业学校:浙江大学
行政职务:博士生导师
所在院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13617918388
电子邮箱:970602678@qq.com
研究方向
硕士:
1.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0
智能测试技术与射线检测
03
硕士:
2.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仪表工程
085407
智能测试仪器与射线检测
02
硕士:
3.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0
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
04
硕士:
4.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0
检测声学及无损评价
01
硕士:
5.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仪表工程
085407
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
04
硕士:
6.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仪表工程
085407
声学检测技术及仪器
01
博士:
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08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0
智能测试技术与射线检测
03
工作经历
1995,8-1998,8 华东交通大学 教师
2005,3-2010,5 郑州大学 教师
2010,6- 南昌航空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2,9-1995,7 南昌大学 硕士
1998,9-2003,3 浙江大学 博士
2003,4-2005,3 清华大学 博士后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教育厅科学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50多项。
荣誉奖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0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0篇,发表的学术论文进入了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这两部学术专著都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并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教材1部。
社会兼职
李志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江西省、湖南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科技奖、科技项目的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相关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评审专家。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振动测试与诊断,机械强度、矿山机械,兵器装备工程学报,轴承,设备管理与维修等期刊的编委,国内外30多家SCI、EI期刊的特约审稿专家,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状态监测大会副主席,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在线检测技术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信号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机械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动力学与故障诊断、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金属材料失效分析与评价、新能源汽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教育厅科学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0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0篇,发表的学术论文进入了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这两部学术专著都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并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教材1部。
备注
1.研究方向:机械动力学与故障诊断、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金属材料失效分析与评价、新能源汽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研究生做科研的地点安排:(1)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航空材料失效分析与评价研究;(3)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地址:北京),从事无损检测研究;(4)国防科技大学(地址:长沙),从事国防项目研究, 由于一些项目涉及国家机密,要求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过关。
3.培养要求和研究生工作生活
1.培养方式:按985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要求来培养,确保硕士3年一直在做课题,学知识。并且确保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在985高校中也处于上游水平。
2.学生加入我的团队,快乐学习,增长知识,同时,研究生生活也丰富多彩,每年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
3.学生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听老师的,自觉去学习,肯钻研,全力投入做研究,就能出高档次成果。
4.由于一些项目涉及国防机密,希望学生的思想觉悟要高,做国防项目要严守国家机密。
5.欢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力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信号处理、仪器仪表、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报考我的研究生
6.优秀研究生可以推荐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7.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所有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长见识
8.我每年在广西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各招收1名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对于我的研究生,优先考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