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彬
性别:男
在岗性质:全职硕导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毕业学校:中山大学
行政职务: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所在院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13767411118
电子邮箱:liubin_d@126.com
2022/1 - 今天,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 ,系主任
2016/1 - 2022/12,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0/7 - 2015/12,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
2007/09 – 2010/06,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博士,导师:汪河洲
2004/09 – 2007/06,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硕士,导师:丘志仁
2000/09 – 2004/06,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学士 :
江西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20243BCE51003,表面微结构优化的柔性光波导可穿戴感知交互器件及应用研究,2024/01-2027/12,50万元,在研,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42BAB26021,声表面波辅助光流控微瓶腔生化传感器及其在重金属离子痕量检测中的应用,2024/06-2027/05,20万元,在研,主持;
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20232ABC03A05,基于柔性光纤可穿戴设备的动作捕捉关键技术研究,2023/01-2024/12,80万元,在研,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62365013,等离激元界面增强光流控微瓶腔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原位检测中的应用,2024/01-2027/12,31万元,在研,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1864025,光子晶体谐振腔系统中类电磁感应透明/吸收效应及其动态调控,2019/01-2022/12,46万元,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61665007,耗散带隙孤子、表面波孤子和涡旋孤子有限元分析及动力学特性研究,2017/01-2020/12,40万元,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61205119、基于Ginzburg-Landau方程的耗散光孤子动力学特性研究、2012/01-2015/12、27万元、已结题、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0192ACBL21051、微纳光纤线上生物实验室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研究、2019/1-2021/12、20万元、结题、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1BAB202039、等离激元纳米界面光纤生物传感器及在SARS-CoV-2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2021/1-2022/12、10万元、结题、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1BAB202039、基于光学格子的耗散系统带隙孤子和涡旋传输和动力学特性研究、2016/1-2018/12、6万元、结题、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32BAB212001、基于Ginzburg-Landau方程的耗散系统中空间光孤子传输及动力学特性研究、2013/1-2014/12、4万元、已结题、主持;
江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项目,GJJ13485、三维耗散系统中时空涡旋孤子动力学特性研究、2013/1-2014/12、1万元、已结题、主持;
2024年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赋能专题赛光网络哑资源合规检测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全国研究生人工智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江西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南昌航空大学最美教师;
江西省光电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西省光学学会理事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江西省投资项目决策咨询专家、SCI期刊Sensors和Polymers客座编辑
刘彬教授,硕士生导师,民盟南昌航空大学支部组织委员,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领军人才,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人选,南昌航空大学最美教师获得者,在光学交互技术、光纤智能感知、微纳光电器件设计等领域具有深厚坚实的学术素养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担任江西省光电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西省光学学会理事、江西省投资项目决策咨询专家,担任Chip/Soft Science/测试分析学报等青年编委,SCI期刊 Sensors 和 Polymers的特刊编辑。 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 Science Advances、IEEE TIE、IEEE TIM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获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工信部和科技部主办“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二等奖和专题赛一等奖。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Bin-Liu-188;
https://www.scholarmate.com/P/QR3Eb2;
授权国家专利:
美国发明专利授权:TAPERED SIDE-POLISHED FIBER-OPTIC BIOSENSO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APERED SIDE-POLISHED FIBER,11209596;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基于D型光纤与微球耦合的温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CN201810327332.9;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手机摄像头的MIMO可见光通信信号提取方法,CN201910557890.9;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侧抛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的折射率与温度传感器,CN201910203100.7;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微纳光纤纳牛量级力学传感器,CN202010331165.2;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声学/振动监测系统,CN202010756861.8;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全光二极管的实现方法,ZL201410759307.X;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光子晶体波导侧边双腔全光二极管结构,ZL201510437879.0;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全光二极管的实现方法,ZL20151043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