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涂新满
性别:男
在岗性质:全职博导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毕业学校:湖南师范大学
行政职务:副院长
所在院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tuxinman@126.com
研究方向
硕士:
1.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
077600
环境分析化学
03
硕士:
2.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
083000
水污染控制工程
01
硕士:
3.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02
化学
070300
纳米技术与应用
04
硕士:
4.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02
材料与化工
085600
功能材料化学与工程
01
硕士:
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02
环境工程
085701
环境监测新技术及应用
02
工作经历
2007年7月~2009年11月 南昌航空大学 讲师
2009年11月~2014年12月 南昌航空大学 副教授
2014年12月至今 南昌航空大学 教授
2010年10月~2012年12 月 清华大学 化学专业 博士后 (导师:李景虹院士)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材料化学 访问学者 (导师:林跃河)
2017年6月至今 桂林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2年9月~2007年6 月 湖南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专业 获理学博士 (导师:谢青季)
2000年9月~2002年6月 湖南师范大学 化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专升本)
1998年9月~2000年6月 长沙大学 化学教育专业 专科
科研项目
[1] 改性蓝藻生物碳膜非自由基活化过硫酸盐吸附-过滤-氧化协同去除水体微塑料的调控机制(22276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执行期限2023.01-2026.12, 批准金额54.0万, 主持。
[2] 基于铜基MOFs衍生多功能多孔碳粒子电极的三维异相光电类芬顿高效降解磺胺类抗生素机理研究(52060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执行期限2021.01-2024.12, 批准金额36.0万, 主持。AA202102048
[3] 基于粉煤灰制备漂浮型可见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除藻机理研究(51668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执行期限2017.01-2020.12, 批准金额40.0万, 主持。AA201702032
[4] 水滑石基可见光响应型复合光催化剂薄膜的研制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512680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执行期限2013.01-2016.12, 批准金额51.0万, 主持。AA201302076
[5] 基于磁性微球螯合细胞色素P450酶的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50908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执行期限2010.01-2012.12, 批准金额21.0万, 主持。
[6] 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010AA065204 ) ,执行期限2010.07-2012.12, 批准金额95.0万, 主持。
[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850),执行期限2014.01-2016.12, 批准金额50.0万, 主持。CT201302279
[8] 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原位一体化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20212BBG73030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执行期限2021.07-2024.06, 批准金额20.0万, 主持。
[9] 生态物联网传感器及标准化智慧环保平台项目建设(03专项及5G项目子项)(20193ABC03A022),江西省重大专项,执行期限2019.03-2020.03, 批准金额10.0万, 主持。CK202002241
[10] 基于多孔生物质炭的漂浮型铋系多元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降藻机理研究(20202ACBL20401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执行期限2020.07-2023.06, 批准金额20.0万, 主持。CA202002326
[11] 可见光响应的强吸附型插层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2ACB21015), 执行期限2015.01-2017.12, 批准金额20.0万, 主持。CA201502151
[12]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0122BCB23014),执行期限2013.01-2015.12, 批准金额8.0万, 主持。
[13] 电吸附技术用于同步去除饮用水中过量砷氟的研究,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BSA20700 ) 执行期限2011.01-2012.12, 批准金额2.0万, 主持。
[14] 基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在DNA损伤检测中的应用(2008GZH000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执行期限2008.06-2010.06, 批准金额2.0万, 主持。
[15] 基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研究(GJJ09483),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执行期限2009.01-2011.12, 批准金额1.0万,主持。
[16] 南昌航空大学卧龙之星,执行期限2010.06-2013.06, 批准金额15万,主持。
[17] 基于聚合物纳米复合物的DNA 损伤传感器的构建(EA200702165), 南昌航空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执行期限2008.01-2009.12, 批准金额7.5万,主持。
[18] 棕化废液处理技术开发,企业横向,执行期限2016.03-2017.12, 批准金额15万,主持。HK201602119深圳市瑞达兴科技有限公司,
[19] 氰化银钾电化学合成技术开发,企业横向,执行期限2009.06-2010.12, 批准金额6.0万,主持。
荣誉奖项
获奖情况
[1] 2023年第十三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
[2] 2021年科研成果“智能化水体重金属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研发与应用”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二等奖。
[3] 2020年科研成果“智能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2019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
[5] 2016年获南昌航空大学“昌航之春”青年科研杰出个人奖;
[6] 2016年科研成果"强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效率的调控原理"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证书编号Z-16-3-07-R02.;
[7] 2016年科研成果"废弃锂电池中稀有金属高效选择性回收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十;
[8] 2014年“锑冶炼砷碱渣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七。
[9] 2015年,指导学生以参赛作品《全天候纯太阳能驱动电助光催化净化有机废水的装置》获第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三等奖。
[10] 2014年,指导的“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获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资助。
[11] 2013年,指导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获得自然科学论文类全国一等奖;
[12] 2008年《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压电电化学研究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获湖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13] 2007年《石英晶振电极上的扫描探针电化学多参数分析法初步研究》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个人荣誉
2020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2018年入选江西省青年井岗学者;
2016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6年入选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人选;
2016年获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产研结合先进个人;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2年入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
2011年入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015年4月获南昌航空大学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4年9月获南昌航空大学“2012-2013年度优秀教职工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3年11月获南昌航空大学第二届“卧龙之星”荣誉称号;
2010年3月获南昌航空大学2008-2009年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社会兼职
[1]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员
[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
[3] 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
[4] 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评审专家
[6]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员
[7] 《中国化学与材料学报》杂志主编
[8]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杂志the Lead Guest Editor
[9]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杂志编委
[10]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杰出审稿人
[11]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杂志通讯审稿人
[12]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杂志通讯审稿人
[13]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杂志通讯审稿人
备注
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涉及电化学、光催化、纳米材料化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在基于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的新工艺、环境污染物高灵敏的电化学传感检测和高性能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其核心是通过开发新的湿法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通过分子设计,利用各种先进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合成具有光、电、催化等高性能纳米结构材料用于污染物的检测或处理。
个人简介
涂新满,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人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杰出审稿人,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杂志客座编辑,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杂志编委,《中国化学与材料学报》主编,《环境保护科学》青年编委会主席。曾获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产研结合先进个人,南昌航空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职工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卧龙之星”及“昌航之春”青年科研个人奖等荣誉称号。现主要从事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的检测、处理及资源化技术方面教学和研究工作。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三等奖,指导的“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获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资助。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863计划子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项目20余项。其科研成果曾获发明创业奖人物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二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主编出版教材2部,参编出版英文专著1部。